泉州无痛分娩率仅10%左右:麻醉医生缺口较大
原标题: 泉州无痛分娩率仅10%左右:麻醉医生缺口较大
【新闻调查】无痛分娩 让快乐生产不再是泉州缺口梦想
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无痛通知》,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遴选认定,分娩确定913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,率仅泉州有8家医院上榜。左右
无痛分娩,麻醉让生孩子不再疼到撕心裂肺,医生可以减轻产妇对疼痛的泉州缺口恐惧。不过记者走访发现,无痛目前泉州无痛分娩率还不高,分娩只有10%左右,率仅不少产妇对该项技术还不是左右很了解。
那么,麻醉无痛分娩无法大范围普及的医生原因何在?如何进一步推广,为孕妇带来更舒适的泉州缺口生产体验?记者对此进行调查。
讲 述
顺产宝妈 剧痛五个小时难以忍受
回想起2年前顺产的那天,今年33岁的宝妈兰兰脑海里,印象最深的就是临产宫缩时难以忍受的疼痛。
每位顺产的宝妈,对疼痛的形容都不同。兰兰说,宫缩时,好像有人每隔一分钟就拿刀在你肚子里反复搅,那种感觉太疼了!她说,怀孕期间,自己曾向产科医生咨询过有没有无痛分娩,当时那家医院并没有开展分娩镇痛项目。
“临产那天,凌晨五点多肚子就开始疼,到了中午疼得不行,连着剧痛了五个小时才顺产下孩子。”兰兰回忆,“与其他产妇相比,我还算运气好了,当时待产室还躺着两个产妇,有一个已经疼了十几个小时还生不出来,那位产妇因为剧痛不断,哭着喊着说‘不生了’。”
高龄产妇 选择无痛分娩顺利生产
去年初,39岁的程芳生下了第一胎,当别人问起生孩子疼不疼时,她都感叹,幸好自己选择了无痛分娩。程芳说,那时宫口刚开了一指,她就疼哭了,医生立即为她进行麻醉镇痛。“打完麻醉后,感觉不怎么痛了,在助产士的帮助下,三个小时后就把孩子生下来了。”她笑着说,自己是很怕痛的人,确认怀孕后第一时间就决定要无痛分娩,丈夫、公婆都很支持。
“最初也有考虑是否剖宫产,两者都是麻醉镇痛,差别在于剖宫产完还要疼好几天,分娩镇痛不仅生的时候不痛,生完也不痛,肚子上也不会留下伤口。”程芳说。
麻醉医生 17年前为妹妹麻醉分娩
吴建文是泉州妇幼保健院·儿童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,他是全市最早开展分娩镇痛的麻醉医生之一,他用这项技术帮助的第一个人,就是自己的亲妹妹。
2002年,吴建文刚参加工作不久,当时妹妹怀孕后一直担心无法忍受顺产的疼痛,于是向他求助,希望能有办法解决顺产时的疼痛问题。
“当时国内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很少,后来了解到北京一些医院有开展,于是我打电话到北京妇产医院,向该院麻醉科医生咨询怎么做分娩镇痛。”吴建文回忆,妹妹顺产那天,临产宫缩刚开始,就疼得受不了,一直哭喊着向他求助。根据北京麻醉医生的指导,他给妹妹做了分娩镇痛。麻醉针打完后,经过五六个小时的产程,孩子顺利降生。
分 析
无痛分娩对已婚女性、孕妇来说是一个好消息,不仅可以减少分娩时的痛苦,还能让更多的女性减少生孩子的恐惧。目前,泉州无痛分娩开展的情况如何?还存在哪些普及的难点?
无痛分娩认识误区多
实施无痛分娩就真的不会疼了吗?“许多市民对于无痛分娩的概念和理解仍存在诸多的误区。”吴建文表示,无痛分娩只是帮助产妇缓解镇痛,并不是完全没有痛感,而是将十级疼痛降到四级左右。有的产妇形容,一旦注入药物,疼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缓解,感觉就像“从地狱到了天堂”。
在泉州地区,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,很多产妇都未能享受到这一服务。“我们科一位麻醉师在生产时就强烈要求分娩镇痛,但因为其婆婆坚决反对,最后只能作罢。”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麻醉科副主任曾景阳说,作为麻醉医生,对于分娩镇痛所需剂量,是否对胎儿、母体有影响,他们比谁都清楚。但最终还是抵不过长辈们的一句“生孩子哪有不痛的”。
第一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饶靖红说:“许多市民仍认为采取无痛分娩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影响,甚至产后孕妇出现腰痛等症状,都将累累‘罪状’归咎于无痛分娩上。其实,这都是错误的理解。”
麻醉医生缺口较大
在孕期时,市民李女士就了解过“无痛分娩”的相关知识,但她还是没有享受到这项服务。“当剧烈疼痛开始时,我求着医生实施分娩镇痛,但被告知麻醉科医生在兼顾其他手术,无法过来为我服务。”李女士回忆说,当时曾想到剖宫产,但因不符合要求被拒绝,最后只能咬牙坚持,才顺利将孩子生了下来。
对此,泉州市中医院产科主任杨锦清表示,他们就曾碰到了类似的情况,有产妇需要无痛分娩,但被告知麻醉师没空。“我们的麻醉医师缺口较大,加之当前医院外科手术较多,根本抽调不出多余的麻醉医师,即便是麻醉医师24小时值班,因为人手不足,也只能优先保证紧急手术。”
根据《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》,2016年中国约有7.66万麻醉执业(助理)医师,每万人拥有的麻醉医生仅为0.5人。而美国和英国分别是2.5人和2.8人。吴建文说,面对不断增多的手术量,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,让大量麻醉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劳动状态。
收费标准不够完善
杨锦清表示,自己在日常接诊中,遇到产妇本人有意愿做无痛分娩,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,最后却选择放弃。当前,无痛分娩的收费标准为每人3000元。市民王女士说:“我顺产时,医保报销之后,总共才花1000多元。这一针下去就要3000元,而且还不能报销,对普通人家而言确实有点贵。”
吴建文认为,在收费上,医院无痛分娩的收费只能参照麻醉项目进行收费,对使用的麻醉药品、器械等按价计费。但无痛分娩所付出的医疗服务、人工成本远比其他手术来得多,无痛分娩的过程常是数小时乃至更长时间,需要麻醉医生和助产士定时巡视、监护,并不是简单地打一针就走了。
“收费标准未完善、产科医师和助产士对开展无痛分娩积极性不高,加之分娩室仪器设备不能满足镇痛需要。”吴建文说,当前无痛分娩的技术已经非常娴熟,技术并非制约无痛分娩开展的瓶颈,而是要解决专科麻醉医师的缺失问题。他坦言,若按照试点医院要求,明年无痛分娩比例要达到30%显然有些难度。
建 议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受传统观念束缚、麻醉医生缺口大、现有收费制度等是无痛分娩推广中不容忽视的挑战,那么,如何改变现有的局面?多名麻醉医生、产科医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转变观念走出误区
在儿童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唐照青看来,推广无痛分娩,首先要转变观念,使产妇走出对无痛分娩重要性和安全性认识的重重误区。无痛分娩的穿刺方式和剖宫产时麻醉用的穿刺方式是一样的,使用的镇痛药浓度远远低于剖宫产,剖宫产大家都不担心,无痛分娩就更不用担心了。唐照青认为,要加大对无痛分娩的科普教育力度,从根本上改变老一辈以及部分产妇的观念。有的宝妈在产后出现腰痛的症状,其实和无痛分娩并没有什么关系,大多是产后过于劳累、受凉导致。
饶靖红说,很多人误以为做了“无痛分娩” 就一定能顺产。无痛分娩可缓解分娩时的疼痛,虽然能降低剖宫产率,但不可能完全避免。自然分娩是否改成剖宫产,与是否进行无痛分娩没有必然的联系,它取决于胎儿头盆是否相称、是否存在异常胎位、脐带绕颈和胎儿宫内窘迫等产科因素,有些因素只能在分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。如果出现胎儿窘迫、羊水浑浊、产前异常出血等异常情况,都需要紧急剖宫产。
据悉,当前分娩镇痛的操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。无痛针上场的时间逐渐提前,以往镇痛需在产妇宫口开四指(张开4厘米)左右才能进行。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》明确,分娩镇痛开始的时机为产程开始后,产妇有要求,在产程的任何阶段均可开始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。这意味着,产妇不必忍受生产开始时的疼痛,舒适程度大大提高。
加强麻醉医生队伍建设
据了解,为了解决麻醉医生短缺的局面,去年8月,国家卫健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》,针对“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、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、保障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”等多方面给予指导意见。在吴建文看来,麻醉医生的春天来了。
《通知》指出,到2020年,麻醉医师数量力争增加到9万人,到2030年,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人,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;到2035年,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人,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。同时,麻醉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配比更加合理,岗位职责更加明确,麻醉与镇痛服务领域不断拓展,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、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。这意味着,今后麻醉医生数量短缺的问题将逐步缓解,不过,仍然需要时间。
泉州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颜景佳说:“政策的引导,让工作更加明确,但要提高无痛分娩率,还要着力推动妇产科麻醉医师的专科规范化培训,让分娩镇痛真正拥有专业的麻醉医师。”
普及分娩镇痛技术
第一批913家试点医院名单出炉,按照方案要求,试点医院应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技术操作,完善优化分娩镇痛管理和服务流程,提高医务人员及公众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度,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,普及分娩镇痛技术。
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,颜景佳建议,医院应完善配套政策,出台力度较大的鼓励措施,比如:绩效、提成补贴等,从劳务方面给予麻醉医生认可。早在2018年,市第一医院就出台了《关于镇痛分娩的推广方案》,建立了分娩镇痛管理服务团队。方案中要求,分娩镇痛需配备单间产房,主治以上产科医师、麻醉医师全程服务,助产士全程陪同。同时,还建立了镇痛分娩的抢救制度及抢救预案。当镇痛分娩后改行手术,应直接转入急诊手术绿色通道,产妇发生急重症时,应立即实施抢救,必要时开展多学科急会诊,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,立即对新生儿进行抢救。
把无痛分娩纳入医保
对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来说,三四千元的镇痛费用,如果不能报销,负担还是不小的。颜景佳表示,应加大对无痛分娩的政策倾斜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,考虑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范围,报销部分费用。“如果纳入医保,市民对于无痛分娩的接受度就会相应提高。”
(记者 苏凯芳 王丽虹 实习生 王美 文/图 (除署名外)
(责任编辑:休闲)
-
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严益唯报道10月5日晚,中甲第25轮,广西平果主场对阵重庆铜梁龙。这是一场关乎争冠与保级的大战,火药味很重。第50分钟,危险一幕出现:主队外援阿萨莫阿被张志雄从身后冲撞,失衡滑出边线 ...[详细]
-
新京报讯记者张璐)记者10月4日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,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,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738.29万人次。10月4日当天,全市公园纳客214.44万人次,其中22.48万人次进入天坛公园游览, ...[详细]
-
日前,第四届泉州市“新时代好少年”先进事迹发布会在泉州第五中学举行,现场发布了全市15名“新时代好少年”先进事迹。15位来自全市各地的“新时 ...[详细]
-
启动仪式现场。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“花开花谢刺桐城”刺桐花黏土制作体验。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东南网5月18日讯 本网记者 谢玉妹)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 ...[详细]
-
昨天泉州阳光明媚,春意盎然,浮云浅浅地游移在蓝天上,微风和煦,温暖的日光将我们包围,火红的刺桐花正热烈绽放。在暖和的午后,总有阵阵困意侵袭而来,为了克制春困,我们还是应该在好天气里多到室外走走,呼吸一 ...[详细]
-
昨日,清源山风景区、灵山景区、九日山景区等恢复正常对外开放。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,目前,全市A级景区正逐步恢复开放,景区实行限流预约入园,请游客提前预约,错峰游览。昨日上午10时许,记者在清源山大门入口 ...[详细]
-
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北京晴朗在线 最高气温可达30℃中午体感较热
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1日),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正式开启,北京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,最高气温可达30℃,中午时段体感较热,但最低气温仅有17℃,公众早晚外出需适当添衣,谨防着凉感冒。昨天白天,北京 ...[详细]
-
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)近期,爬山迷路、受伤警情高发。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怀柔支队获悉,10月2日晚间到10月3日的24小时内,仅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桥梓消防站就接到3起救援警情,救援人员连夜搜救 ...[详细]
-
今年中超依然有5个球队有归化球员,整体来说表现都是非常给力的。像中超第一的海港他们的归化就是蒋光太,无论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他都是有非常神勇的表现,特别是预判能力非常强,高空拦截能力也是非常给力,海港开 ...[详细]
-
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)双节期间,北京通州警方成立中秋、国庆双节安保工作领导小组,全体民警在岗在位,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,全力以赴为广大群众营造安全有序的假日出游环境。据介绍,为做好假期热门景点、网红 ...[详细]